中國“互聯網+”是否對所有行業絕對利好
- Category: 熱點時事
- Written by 耿秋林
- Hits: 6043
- 15 Apr
自2015年兩會政府報告“互聯網+”概念曝光以后,受到各行各業的追捧,其追隨者甚至表示,“互聯網+”就是“互聯網+某某傳統行業=互聯網某某行業”。然而,即使互聯網的低成本、便捷、高效,“互聯網+”也并非對所有行業都是絕對的“福音”。
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不斷成熟、經濟性、便利性和性價比越來越高,并作為一種基礎設施被廣泛安裝在數億人群和產業中間。在應用方面,繼傳媒、廣告、零售業之后,交通、物流、本地生活服務、批發和產業集群、制造業、農業、金融、房地產等會一個一個產業在線化、數據化。
比較容易被突破的領域:一是行政壟斷比較少、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領域,比如零售業、餐飲、物流行業;二是供需發生轉換,供大于求的領域。例如,如果房地產供求發生反轉,也會加速互聯網化;三是問題較多、老百姓不滿意,信息化水平低的行業,比如城市交通、醫療領域。例如,過去出租車行業被認為是學歷較低、信息化落后的行業,但是過去一年發生的變化讓我們瞠目結舌,在北上廣杭等城市,出租車司機幾乎成為移動互聯網滲透率最高的行業,達到80%~90%的水平;而且依靠打車軟件的服務,很多司機實現了數據驅動業務流程:通過對未來一段時間打車人群的預測,驅動行車的軌跡。
然而,像金融、通信、能源(例如汽油零售)等行政壟斷壁壘高的行業,其突破取決于放松管制的改革進程。如金融領域,由于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的興起,銀行作為投融資的核心平臺地位被撼動;通信領域,由于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,運營商的傳統語音業務被蠶食,并且還面臨著被互聯網企業“架空”的威脅。
還有,在家電制造領域,傳統的互聯網打法是以極低價甚至免費的產品迅速擴大用戶規模,而后才考慮盈利的問題。而這種“燒錢”模式顯然難以被家電廠商接受,在銷售的過程中,它們更強調去庫存和盡快變現。
當然,“互聯網+”,加的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,加的是實體經濟新的創新力和新的生產力,加的是生產流程再造和價值鏈重組。“互聯網+”對傳統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,傳統企業應正確認識互聯網、自己以及大環境,并擁有壯士斷腕的擁抱決心,適應新“玩法”。
更多閱讀:
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發展
董鵬談制造企業內部物流現狀及建議
新客戶如何確定該選用哪種類型貨架?
產品推薦:
張家港貨架、浙江貨架、重力式貨架、懸臂式貨架、物流容器、工作桌